【西部法制报】靠前治理 优化举措 解决难题——金台区人民法院提升执行质效纪实 |
[ 信息发布:宝鸡市委政法委 | 时间:2023-10-20 | 浏览:次 ] |
今年以来,金台区人民法院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不断优化举措解决“执行难”。该院强化执源治理,充分发挥执行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切实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执源治理 靠前为民解忧 “法官,我也想尽快把钱还清。这段时间经营刚刚回暖,正是最艰难的时候。”9月7日,金台区法院执行立案窗口,当事人李某一脸愁容。 李某是经营街边餐饮小店的个体户,两年前找某银行借款3万元用于店铺经营,尚有2万余元未能清偿。银行将李某诉至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了解到李某的苦衷,执行立案团队迅速联系某银行,为双方搭建对话调解平台,并基于李某个人偿还能力严格制定债务清偿计划。最后,双方达成和解,案件在执行阶段前便成功解决。 该案如果按照执行立案、查控、冻结等法定程序推进,因程序繁琐、耗时较长,会给纠纷化解带来不确定因素,并增加当事人的司法成本。金台区法院探索制定执行前和解机制,通过执行前调解平台,对部分事实清晰、标的较小,并且被执行人有还款能力、还款态度好的案件进行执前调解,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负担。 为了避免部分当事人以调解为幌子逃避执行,金台区法院要求执行工作人员在进行执前调解时,不仅要通过核查了解被执行人的实际偿还能力,还要明确超过履行时间和不履行义务的惩罚性措施,若未达成具备履行可能的调解协议,则会将案件迅速引入执行实施程序。 暖企护民 优化营商环境 “没想到这么快收到了案款,你们真给力!”8月11日,宝鸡某劳动服务公司的经理杨某握着承办法官的手不断道谢。杨某原本以为司法程序耗时久,然而金台区法院在收到执行立案材料后,立即进行案件筛查并分配给“快执团队”,不到一周时间便完成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查询与控制,使该公司胜诉权益得以快速兑现。 由于执行案件办理效率直接影响辖区涉诉企业资金回笼效率,金台区法院进一步完善团队化办案模式,科学拆分办案环节,明确划分工作模块,将原本单打独斗式办案升级为高效流水线式的“共担共进”,平均个案办理时间缩短了15天。 执行法规繁琐、当事人对执行程序较为陌生,也是执行案件日益增加的重要原因。金台区法院创建“1235”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助企业预防法律风险,为企业合规运营健康发展提供扎实帮助。 与此同时,金台区法院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既不会机械套用强制措施,致使被执行人丧失经营与后续偿还能力,也不会完全放松对被执行人的惩戒限制,而是力争在办案过程中做到保持力度、平衡尺度、传递温度的统一。 多点联动 提高兑现效率 “这份律师调查令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今年7月,一起涉案金额超过百万元的执行案件找到了新的线索,申请执行人的代理律师对金台区法院连连点赞。 宝鸡某商贸企业与省外某公司因买卖合同发生纠纷,虽然拿到了胜诉判决书,但在执行阶段却碰到了难题。被执行人营业地远在千里之外,法院通过常规调查手段未能足额控制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又因为现实客观条件限制,承办法官无法常驻外地追查线索。为破解僵局,承办法官联系申请执行人一同分析讨论案件执行难点,敲定调查方向,向其代理律师开具律师调查令,最终成功查到了被执行人相关线索,追回部分财产。 金台区法院积极探索与推广律师调查令的应用,在部分疑难案件中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拓宽财产线索探查渠道,今年截至目前,已开具律师调查令34份,成功执行回款近百万元。 “外联”之后也需要“内通”。金台区法院积极探索立案、审判、执行衔接机制,一方面加强审判与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审判部门强化执行意识,兼顾判决后的顺利执行;另一方面引导当事人和解,努力从源头上避免执行案件的发生,并通过建章立制串联全流程环节,实现“一案一事一人一次办妥”,最大程度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司法便利。 “我们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满意度,审慎把握‘执行力度’与‘司法温度’的平衡,以高质量的执行工作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台区法院执行局负责人朱兵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