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陕西新闻网】眉县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巧解群众“千千结” 枫桥式办案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
[ 信息发布:zfw | 时间:2022-06-23 | 浏览:2651次 ] |
6月15日,眉县法院速裁中心调解一起合同纠纷案。
“多元调解+速裁”让群众少跑路助力案件提质增效
“调解工作的开展,是提高速裁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能当即调解处理的,立即调解;对当时不能立即化解的,短期内约定开庭时间。从庭前书记员的送达工作开始到主审法官宣判之前,将调解工作渗透到每个审判环节中,充分发挥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对当事人情绪大、矛盾尖锐的更下大力气调解,变换方案调解,把调解贯穿到审判的各个阶段,见缝插针做好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也为后期的裁判结果做好铺垫,力争裁判后当事人服判息诉。” 眉县人民法院速裁中心法官田小静介绍,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速裁中心利用微信、网络、微庭审+调解等便捷方式采取线上调解,2021年,速裁中心调撤率达到79.56%以上,比上年度提升4个百分点。“速裁中心在审判活动中积极畅通诉讼便民新路径,坚持让电子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路,有效助力审判案件提质增效。” 眉县法院速裁中心法官田小静介绍,2021年,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间,速裁中心继续使用“陕西法院微庭审”小程序开展“云端战役”。全年,速裁中心线上审判调解案件达163件,既大幅提高办案效率,又避免因双方当事人未同时到庭影响办案效果。同时速裁中心积极运用审判系统电子送达平台,对被告拒不配合送达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有效破解了“送达难”。 除此之外,在审判工作中为了简化诉讼程序,让当事人少跑路,对适用速裁方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表示不需要答辩期、举证期的可以径行开庭。对事实已经基本查清、权利义务基本明确的案件,简化进行法庭辩论。根据速裁案件的基本情况简化法律文书的制作,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提高了司法效率。
拓宽调解渠道形成社会调解合力枫桥式办案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百姓,眉县法院还依托基层法庭,不断拓宽调解渠道,深化调解方式,形成社会调解合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支持增强基层村委会矛盾纠纷治理能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助推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6月16日上午,在眉县汤峪法庭,一起相邻权纠纷案正在进行调解。原告豆某某与被告齐某某是同村同组的邻居,以往关系很好。两家责任田连畔相邻,原告家种植猕猴桃,被告家种植柳树,经过数年生长,被告家柳树已有十多米高,顶部无法修剪,且已伸出界畔,影响原告猕猴桃的光照、通风等,造成作物减产。 原告为此多次找村委会、派出所调解,均无法化解纠纷。原告气愤之余,将被告柳树枝部分折断,双方矛盾加剧。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因无调解基础,法庭开庭审理,被告承认侵权事实,但对原告起诉行为不满,表示其不会自行解决,法院判决他会提起上诉。 该案事实清楚,本可以一判了之,但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对峙会加剧,矛盾激化,不能案结事了。考虑到这些因素,承办法官王澜飞等下沉到村组,依靠群众,到涉案现场实际勘查,查明事实。又多次向被告陈明利害,讲明其已形成侵权事实及法律后果。对原告规劝其虽占理但不要心急,可给被告考虑时间。待原、被告双方均情绪稳定后,法庭联合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多元化联动调解,经过数次协商沟通,原、被告摒弃前嫌,握手言和,被告同意在十日内修剪过界畔的树木,到期后如约履行,原告也不想因此事伤害两家多年和气,自愿放弃损失,并向法院申请撤诉。至此,两家多年的矛盾就地化解,重归于好。 近年来,眉县汤峪法庭不断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支持下辖的村民委员会调处社会矛盾,定期对村民委员会进行指导,在下乡办案和指导过程中,了解基层人民群众需求和矛盾焦点,及时发现潜在纠纷、矛盾隐患,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法律政策问题,形成大数据分析,制定相应法律宣传材料和诉讼指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同时,眉县人民法院依托汤峪法庭设立的旅游巡回法庭负责承办太白山旅游区的所有旅游案件,为辖区旅游业长远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眉县汤峪法庭“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式办案方法,继承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支持增强基层村委会矛盾纠纷治理能力,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促进纠纷实质化解,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
家事审判团队巧解纠纷小案件的化解背后有大智慧
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眉县人民法院不断转变家事审判理念,创新家事审判体制机制,组建家事审判团队,在家庭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家事审判思路,巧借北宋大儒张载的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积极引导家庭成员树立行为规范,不断弘扬优良传统,培育家庭美德,着力维护家庭稳定。今年5月份,眉县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审理的原告宋某某与被告张某某离婚纠纷一案,因被告脾气暴燥,常酗酒后闹事或以暴力威胁,致使家庭不和,原告诉至法院,诉请离婚。原被告家住在张载祠对面,法官在送达法律文书后,邀请原被告一起参观了张载祠,在祠堂的家风馆,运用大儒张载的传统文化精神理念,对于这对陷入危机的婚姻双方进行说教,男方当即表示戒酒,并诚恳悔过认错,原告也撤回了告诉,使这一陷入危机的婚姻,得到救治,双方重归于好。眉县是张载故里,有千年传统文化的滋养,眉县法院在婚姻家事案件的审理中,积极引导家庭成员树立行为规范,不断弘扬优良传统,培育家庭美德,着力维护家庭稳定。 眉县法院家事审判团队法官张文利介绍说,今年,他们在受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中,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现状,且赡养问题属家庭矛盾,调解处理比判决处理效果更好,承办法官当即决定采用携卷下乡、就地调处的方案,并邀请村委会干部参与。 调解会当天,法官驱车30多公里早早来到村委会,与村干部商讨制定调解方案,安排会场。调解会由承办法官主持,两原告及其法援律师、三名被告、儿媳、两名村干部和原告所在的村民小组组长参加。会议一开始,当事人之间相互指责、争吵,会议一度中止。后承办法官、法援律师、村干部又分头做双方的工作。在背靠背做当事人工作期间,承办法官和村干部从家和万事兴等方面给各当事人讲解,并以“横渠村史馆”里记载的模范家庭事例开导各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一方,若不能调解解决问题,法院将择日在其住所地就地公开开庭审理,到时可能会让村民对其不赡养老人的行为予以耻笑,给予其心理造成压力。在各方不懈努力下,历尽三个多小时,最后当事人之间终于达成了调解意见,对两位老人的现时生活、居住、看病及身故后事情均作出适当安排,并交代村委会监督落实,解除了老人生活困难及后顾之忧,也让子女能安心在外务工。 2021年,眉县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共受理各类家事纠纷555件,占全院民事案件收案的20.76%,审结555件,占全院民事案件结案的20.71%,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364件,调撤率为65.60%,呈现出 “案件调撤率高,服判息诉率高、结案效率高,上诉率低、发改率低、投诉率低”的良好态势。 眉县法院院长韩会元介绍,近年来,眉县法院深化多元解纷机制改革,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升级诉讼服务平台,努力实现诉讼服务“最多跑一次”。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坚持源头治理,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合县司法、水利、公安交管大队等部门印发《诉前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工作办法》《诉前委托调解工作办法》,设立律师、特邀调解员工作室,诉前化解纠纷825件,委托调解案件1003件。成立速裁中心,深化分调裁审衔接机制,速裁审结各类民事案件5253件,群众体验到更加便捷高效的解纷程序。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的特点,以“三个便于”为原则,依托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通过现场开庭、就地调解的方式,解决群众身边的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相邻权等纠纷,方便群众,以案说法,寓教于审。全力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汤峪人民法庭被省法院授予全省示范法庭,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被表彰为“三秦最美法庭”。经开区人民法庭被省法院授予全省达标法庭,荣立集体三等功。
|